為人處世話題作文-理解寫作思路,名言,經(jīng)典素材,意林故事(3)
知子者莫若父
我國有位著名作家,中學時數(shù)學成績竟得過零分;一位杰出數(shù)學家,卻因訥于言語而不能勝任中學數(shù)學教學。浙江海寧曾有過一位農(nóng)家女孩,上小學三年級時被老師發(fā)現(xiàn),她對任何樂曲能“過耳不忘”,只要聽一遍,就能當即在風琴上演奏,而她在這之前沒有得到過任何音樂訓練,但她的學習成績卻很普通。我有一位朋友,他可稱得上是一位語言大師、社交天才,但他的樂感差得驚人,哼一句最熟悉的歌詞,也總是五音不全。人的智力是由許多復(fù)雜的因素組合而成的,而性格、興趣、意志、情緒等非智力因素則更是七彩紛呈,難辨高下。作為父母,必須努力了解孩子的特點,發(fā)現(xiàn)其優(yōu)勢與弱點,這是成功教育的甚礎(chǔ)。
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yōu)勢,不理解自己的孩子,這是許多父母容易犯下的大錯,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來源于對自己優(yōu)勢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確認自己的優(yōu)勢是人的“精神生長點”。稱職的父母必須獨具慧眼,把握孩子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
知音難覓乎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鐘子期和俞伯牙是難得的知音。但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十分不幸的是,某一天鐘子期仙逝了,俞伯牙自是傷心不已。
伯牙長嘆:“天下再無知音!”從此每天操琴于子期墓前,但奏《高山流水》,不再過問世間事。這自然引起俞伯牙老婆的不滿。
俞伯牙心想婦人之見,實在俗不可耐,同床共枕幾十載,卻還不及楚人鐘子期理解他,一個能達到心靈共鳴的知音豈是易得?
某日,伯牙和往常一樣到子期墓前,忽然看到老婆追將過來,不禁搖頭喟嘆:“天下之大,知音卻難覓。”
老婆這次卻未數(shù)落他,只走到伯牙面前,取過他手中的琴,端坐下來。伯牙疑惑地看著她,結(jié)婚這么多年,他從未見過妻子奏琴,也未聽她談琴,不知這回葫蘆里賣什么藥?
卻見她已經(jīng)開始彈奏,正是《高山流水》,他無數(shù)次彈給子期聽的曲子!他不曾知道妻子的琴藝竟是如此之高,遠在自己之上!時而玉撥金鳴,如大江東去,萬馬奔騰;時而靈動婉約,如小橋流水,燕過柳梢。一曲奏罷,萬籟俱寂。
良久,夫人開口:“天下不只一個鐘子期,也不只一個俞伯牙。所謂知音難覓,是自己的心難覓。”
伯牙頹然坐下:?畤@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又何曾嘗試過去理解別人?所謂知音,存乎一心之間也。
0的爭論
意想不到,一個小小的“0”,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化學家在書中寫道:“O是氧的化學元素符號。沒有氧就沒有生命,O是一切生物的命根子!”
數(shù)學家搖頭晃腦道:“非也,非也。0怎么會是氧?它明明是什么都沒有的0!一切從0開始,沒有0就沒有一切。”
英語教師聽了,連連說:“NO,NO。它明明是O、P、Q的O。沒有O,就沒有OK。沒有OK,世界就失去了詩意。”
長跑運動員對0發(fā)表一番新穎的見解:“它是我的跑道呀。我天天踏著它前進,任何一個運動場里,都躺著一個巨大的‘0’!
長跑運動員的話,引出天文學家的一席高論:“不,不。在我看來,‘0’象征著地球的‘跑道’!春往秋來,一寒一暑,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在浩瀚的太空中畫了一個‘0’。”
幾何學家發(fā)言了:“在幾何學上,‘0’叫橢圓。任何圓,除了從正上方觀看之外,從其他角度看過去都成了一個橢圓!正像原子核外的電子軌道是圓形的,可是畫家們總是把它畫成橢圓形。”
爭吵聲傳入作曲家的耳朵。他正在構(gòu)思一首小夜曲,而嘈雜的聲音使他無法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在我看來,‘0’是休止符!”
作曲家的話給這場“馬拉松”爭論畫上了休止符。從此鴉雀無聲。
理解不是縱容
每當瑪瑞塔上學前,瑪麗總會嘆口氣:“我的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性。”她身上穿著她爸那件舊T恤,那條牛仔褲更是慘不忍睹,低腰,褲身緊得像包粽子;她走路時,褲管上的須須便在后面拖呀拖的。
這是年輕人最流行的打扮。雖然瑪麗小時候曾經(jīng)歷過經(jīng)濟大蕭條,窮得沒錢買衣服,也沒穿得這么邋遢過。
然而有一天,瑪麗突然像是聽到上帝的話:“女兒出門時,你都對她說什么?‘我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性。’你看過其他的女孩穿成什么樣子嗎?何不親自去瞧瞧呢。”
瑪麗去接女兒,發(fā)現(xiàn)穿得比她女兒更“驚世駭俗”的大有人在。于是,瑪麗向瑪瑞塔表示,也許她對“牛仔褲事件”反應(yīng)過度了些:“現(xiàn)在起,你去上學或和朋友出去玩,愛穿什么隨你的意,我不過問。不過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訪長輩時,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樣點的衣服。”
瑪麗繼續(xù)說:“這樣做你只需讓步百分之一,我卻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說誰比較劃算?”
瑪瑞塔眼睛一亮。母女倆達成了妥協(xié)。
從此之后,瑪麗每早快快樂樂送瑪瑞塔出門,對她的衣服不再啰嗦半句,而瑪瑞塔和瑪麗一起出門時,也都是衣著整齊大方。
苦似良藥的嚴格和無限寬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理解之后,還須尊重
當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父親曾帶著我排隊買票看馬戲。排了老半天,終于在我們和票口之間只隔著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有8個在12歲之下的小孩。他們穿著便宜的衣服,但全身干干凈凈的,舉止很乖巧。排隊時,他們手牽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們很興奮地嘰嘰喳喳談?wù)撝〕、大象?/p>
他們的父母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母親挽著父親的手。
賣票女郎問這個父親,他要多少張票?他神氣地回答:“請給我8張小孩的,兩張大人的,我?guī)铱瘩R戲。”
售票員開出了價格。
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他傾身向前,問:“你剛剛說是多少錢?”母親的頭垂得低低的。
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格。
這人的錢顯然不夠。
但他怎能轉(zhuǎn)身告訴那8個興致勃勃的小孩,他沒有足夠的錢帶他們看馬戲?
我的父親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20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來,撿起鈔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說:“對不起,先生,這是你口袋里掉出來的!”
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他并沒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他直視著我父親的眼睛,用雙手握住我父親的手,把那張20元的鈔票緊緊壓在中間,他的嘴唇發(fā)抖著,淚水忽然滑落在他的臉頰。
一枝鋼筆
北京有一位丁蓉老師,幾十年前他的一個學生拿了別人的東西,當時他沒有厭惡,沒有指責,而是掏錢買了一枝鋼筆,送給這位學生:“我知道你喜歡鋼筆,這枝鋼筆送給你,我知道人家的東西你不會要,趁別人不注意,你一定會悄悄地送回去。”幾十年后這位小有成績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老師,一進門就跪在老師的面前說:“沒有丁奶奶就沒有你爸爸的今天。”
我們無須諱言這樣一個事實,當學生崇拜你時,你講十分課,他能聽進十分,當他對你反感時,你講得天花亂墜他也充耳不聞。理解不需要雕飾,理解不需要爐火純青,理解需要坦誠,理解是春的交融。信任就是理解的一種。
當然,理解不是放縱,在老師理解信任學生的基礎(chǔ)上,長輩對晚輩有把握的等待,有結(jié)果的期望。老師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學生、昭示學生、誘導(dǎo)學生、影響學生,給學生自我反思的契機,自我選擇的空間,自我修正的空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從而體現(xiàn)出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