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話題作文-理解寫作思路,名言,經典素材,意林故事(2)
卡耐基挨罵(理解意味著寬容)
理解意味寬容和通融,是融合人際關系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理解的一大妙用就是它還能化干戈為玉帛。
戴爾•卡耐基在電臺上介紹《小婦人》的作者時心不在焉地說錯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聽眾就恨恨地寫信來罵他,把他罵得體無完膚。他當時真想回信告訴她:“我把區域位置說錯了,但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么粗魯無禮的女人。”但他控制住自己,沒有向她回擊,他鼓勵自己將敵意化解為友誼。他自問:“如果我是她的話,可能也會像她一樣憤怒嗎?”他盡量站在她的立場上來思索這件事情。他打了個電話給她,再三向她承認錯誤并表達道歉。理解可以打破人們之間的阻隔,這位太太終于表示了對他的敬佩,希望能與他進一步深交。
給對方一個痛哭的機會(理解就是心靈相通)
英國一個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歲,不幸由于骨癌準備截肢。手術前,埃利的親朋好友,包括她的觀眾聞訊趕來探望。這個說:“別難過,沒準兒出現奇跡,還有機會慢慢站起來呢。”那個說:“你是個堅強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們都在為你祈禱!”埃利一言不發,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謝。
她很想見到戴安娜王妃,她優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贊美,夸她像“一只潔白的小天鵝”。經過別人轉達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終于在百忙中趕來了。她把埃利摟進懷里說:“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夠了再說。”埃利一下子淚如泉涌。自從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話都有人說了,就是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埃利覺得最能體貼理解她的就是這樣的話!
據說,戴安娜雖出身富家,卻沒受過什么高等教育,她經常說自己笨得像牛,智商不高。但這個故事讓我們相信戴安娜一句貼心的話,足以讓埃利受益一生。
“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理解造就科學大師)
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了。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反而常常會使老師恩格爾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愛迪生突然發問:“老師,2+2為什么等于4?”老師覺得愛迪生又笨又調皮,他反問道:“不等于4難道等于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字的奧秘,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師恩格爾大為惱火,他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搞亂,給我滾出去!”
愛迪生回家后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媽媽聽了兒子的敘述很生氣,她找到老師理論。但是,她得到的答復是:“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學不會。我不愿意教這樣的學生。”
結果,愛迪生離開了學校,由媽媽教他讀書。愛迪生的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她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講許許多多科學知識。在母親的辛勤栽培下,愛迪生的求知欲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里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雖然家境貧寒,他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12歲那年到火車上當了一名報童,但母親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如果愛迪生的母親不理解愛迪生小時候的所作所為,很可能我們今天還處于黑暗之中。
朱德為母親分憂(要理解父母)
朱德從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親,經常主動為母親分憂。朱德的母親是一位勤勞的農村婦女,她總是天沒亮就起床,把飯煮熟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朱德看到母親這樣整日勞碌著,從四五歲開始就在旁邊幫忙。到了八九歲的時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還能種田了。每天從學堂回家,看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時,朱德便一聲不響地把書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農忙季節,他就整日在田里跟著母親勞作。
他家里沒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滿兩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為了減輕母親的勞累,總是盡力去做。一個秋天的晚上,母親做完了全家的飯,收拾完廚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經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親發現水缸是滿滿的,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母親終于發現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用稚嫩的雙肩分擔了母親的負擔。
伽利略與車夫(真理要得到世人的理解需要時間)
據說,有一回,伽利略為了節約錢,搭了一輛拉橄欖油的車從比薩去佛羅倫薩。在車上伽利略一路跟車夫聊天,車夫一出口就是賺錢,而伽利略一出口就是他的數學計算。他倆越談越糟糕,最后兩個人干脆誰也不說話。車夫在想他這一車橄欖油能掙多少錢,伽利略在看著車夫裝橄欖油的桶發呆。伽利略很想算出桶的容積,這些桶的容積應該怎樣算呢?他想這些桶幾乎都是圓柱體,那么要求出桶的容積,看來只能用桶的底面積乘以桶的高度。伽利略于是目測了一下桶的高度和直徑,一下子他便把這些桶的容積算了出來。
“你每桶橄欖油是300公升?”
“你怎么知道的?”
伽利略便認真地給車夫講解起計算公式來,無論伽利略怎樣耐心地解釋,車夫還是聽不懂。聽不懂還不要緊,重要的是聽不懂的車夫還認為伽利略是在利用巫術。結果死活也不敢收伽利略付給的錢。
伽利略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者,是第一個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并取得大量成果的天文科學家。但他由于宣傳科學,屢遭羅馬教廷的殘酷迫害,被羅馬教廷判決終身監禁。后來,伽利略在滿目凄涼和貧病交加中,在監禁地佛羅倫薩含冤去世,終年78歲。
釋鹿得人(理解就是推己及人)
魯國國君孟孫帶隨從進山打獵,臣子秦西巴跟隨左右。打獵途中,孟孫活捉了一只可愛的小鹿,他非常高興,下令讓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宮中,以供日后玩賞。
秦西巴在回宮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只大鹿緊跟在后,不停地哀號。那只大鹿一號叫,小鹿便應和,叫聲十分凄慘。秦西巴明白了,這是一對母子,他覺得心中實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兩只鹿撒腿跑進林子里不見了。
孟孫打獵歸來,秦西巴對他說放走了小鹿,孟孫一下子火冒三丈,把秦西巴趕出宮門。
過了一年,孟孫的兒子到了念書的年齡,孟孫要為兒子找一位好老師。許多臣子都來向孟孫推薦老師,孟孫一一接見這些人,但他總覺得不是十分滿意。突然他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趕出宮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開朗,立即命人去尋找秦西巴,并把他請回宮來,拜他為太子老師。
臣下對孟孫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們問道:“秦西巴當年自作主張,放走了大王所鐘愛的鹿,他對您是有罪的,您現在反而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這是為什么呢?”
孟孫笑了笑說:“秦西巴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一只小鹿都生憐憫之心,寧可自己獲罪也不愿傷害動物的母子之情,現在請他做太子的老師,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終于被國君理解。
王野罷官(理解會使人如釋重負)
南宋理宗淳祐元年,兩浙轉運判官王野被別人誹謗誣陷。結果,他就被罷了官。于是,他回到了老家。王野家里還有一位老母親,他怕母親難過,擔心,就謊稱自己是要調到別的地方任職,想以此來讓母親高興高興。不料,他的母親早就猜出來了。母親說:“你罷官的事,我已經知道了。當初你父親就是因為直言敢諫,觸犯了當權者,被貶官流放的。現在你又是這樣,我其實很高興,因為你繼承了你父親的好傳統。這有什么好隱瞞的?”
王野就非常感激母親的理解,一家人高高興興地過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