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事例多幾技,巧將“雞肋”變美味(3)
2.改句式——不用常見的陳述句式,而用對偶句、排比句等增強氣勢。
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浙江杭州人,1911年出生,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由于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65年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列入國家發展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制計劃中,他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以上這段文字很像錢學森的簡歷,讀起來沒有吸引力,浪費了不少筆墨。如果稍作修改,效果則大不相同:
錢學森,中國科技界的巨擘,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華民族的脊梁。他歷經艱難于1955年回到祖國后,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這段文字既概括了錢學森的主要貢獻,又運用了對偶、排比等句式,精練雋永,朗朗上口,表現力自然很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