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事例多幾技,巧將“雞肋”變美味(2)
二、把“雞肋”變成“雞翅”,使事例精練味美
事例不外乎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而學(xué)生熟知的人物又不外乎課本及常見課外讀物上的那一批,全班幾十人寫,全校幾百上千人寫,全市、全省又有多少人在寫呢?政治界、軍事界、科技界、文化界、藝術(shù)界、體育界的名人,被請到作文中輪番上陣,千人一面,看多了不免會覺得乏味。怎樣才能把事例寫得精練味美、文采飛揚呢?2008年高考《考試大綱》對“發(fā)展等級”中“有文采”的要求是“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2006年到2008年三年的高考《考試大綱》對作文“發(fā)展等級”中“有創(chuàng)新”的要求都是“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gòu)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有時候,內(nèi)容難出彩,就要想辦法在語言表達上下工夫,或者在構(gòu)思上動腦筋。
1.換人稱——將常用的“他”換成“你”,拉近讀者與事例主人公的距離。
用心準備,蘊育了一部偉大著作。記得你20歲便開始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和中原,只為考察風(fēng)俗、采集傳說;記得你任太史令后,廣泛閱讀、整理史料,研究歷史人物和事件,并對史實作反復(fù)核對;記得你用了16個年頭,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個生命寫成了永遠閃耀光輝的偉大著作。廢寢忘食,你用赤誠之心完成了無韻之《離騷》;含垢忍辱,你用頑強之志鑄就了史家之絕唱。是你用心準備,才蘊育出了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心有準備”話題作文片段)
事例主人公對讀者來說是“第三者”,這里作者把他變成了“對方”,拉近了他與讀者的距離,親切感、感染力、說服力自然更強。如果全部用“他”,還能產(chǎn)生這種效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