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經典語錄50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語出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體會不深;要徹底地了解它,一定要親自去實踐。
至察無徒,平易近民。
對人苛刻,就不能團結人;態度和藹可親,才能接近群眾。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最大的快樂,莫過于讀書。最重要的事,莫過于教育子女。
至親莫如父子,至愛莫如夫妻。
語出明·梁辰魚《浣沙記》十六。 最親近的莫過于父子,最恩愛的莫過于夫妻。
至味不慊,至言不文。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 最好的味道是不濃烈的,最好的語言是不華麗的。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語出《禮記·曲禮上》。 人的愿望不可能完全滿足,尋歡作樂不可過分。
志不可慢,時不可失。
語出宋·程顥《論王霸札子》。 意志不可懈怠,時機不可喪失。
志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日放。
語出清·王豫《蕉窗日記》二卷。 意志一天也不能消沉,心思一天也不能放縱。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語出《墨子·修身》。 意志不堅強的人,智慧不能充分發揮;講話不誠實的人,做事不會有效果。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
語出《后漢書·虞詡列傳》。 志向不要求易成,做事決不回避困難。
志從淡泊來,節在肥甘喪。
語出《孟子·梁惠王》。 肥甘:美食。 全句意為:高尚的志向、情操,往往從淡泊名利中得來;而高尚的氣節,往往因貪戀錦衣玉食而喪失。
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
美味佳肴,往往容易使人喪志。不追求名利,才顯出人心的光明。
志尚夷簡,淡于榮利。
崇尚于平易質樸,淡泊于功名利祿。
志士嗟日短,庸人愁晝長。
有志氣的人,總是嫌白天的時間太短;而平庸的人,老是愁白晝的時間太長。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語出晉·傅玄《雜詩三首》之一。 有志氣的人,嘆惜白天的時間太短;憂愁的人,因難以入眠而感到黑夜太長。
志宜高而心宜下,膽欲大而心欲小。
立志要高遠,但不可有野心;做事要膽大,但心要細。
治國常富,亂國常貧。
語出《管子·治國》。 安定的國家總是富強的,紛亂的國家總是貧困的。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語出《文子·上義》。 治理國家的常規、準則,就是為老百姓謀福利。
治心無他術,要使百念空。
語出宋·陸游《治心》。 修養自己的身心,沒有其他好方法,就是要使自己摒除一切私心雜念。
治心以中,治氣以和。
語出宋·司馬光《與景仁第五書》。 加強思想修養,要做到中庸和平和。
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
語出《戰國策·楚策》。 當動亂尚未發生時,就要加以治理,就要加強防范。
致理興化,必在推誠。
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要使人懂得道理,受到感化,必須對其推心置腹、真誠相待。
智不重惡,勇不逃死。
語出漢·劉向《說苑·立節》。 聰明人不重犯過去的罪惡,勇敢的人不怕死亡。
智敵千軍,力敵一人。
依靠智慧,可以戰勝千軍萬馬;而單憑匹夫之勇,只可戰勝一人。
智生識,識生斷。
智慧能產生知識,從而對事物作出明智的判斷。
智士儉用其財則家富,圣人愛寶其神則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