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9)
模范老師們的成功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修品練功,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學生矚目的焦點和榜樣,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自我修養,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術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學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師要進德修業,為人師表,獲得學生的愛戴敬重,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模范老師們對教學的改革告訴我們:教師除了要修品,還要練功。要勇于改革和實踐,探索和創新。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教師任重道遠。因此,我要更新觀念,變教育者、傳授者為指導者、促進者、設計者、溝通者,以生為本,以情為主,尊重學生愛學習、愛自由、愛快樂的天性,相信每個學生都想學好,能學好。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學生學會做人,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去引導學生學會發展,才會有學校教育的高質量。
師德報告心得體會
12月29日和30日在興隆一中的禮堂,我有幸聆聽了吳正憲等老師的精彩報告,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慨。學識淵博的吳正憲老師運用典型的案例深入淺出,娓娓道來。
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數學課上,像磁石一樣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吸引在一起,課堂成了孩子們自己的空間,師生互動,不僅給予了學生智慧,也給予了學生們學習的力量。
她深愛學生,正是這份熱愛,讓吳老師以情激情,用智慧創造了唯美的課堂,正是這份熱愛,讓吳老師從心底欣賞學生、贊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吳老師的成長歷程也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優秀教師,首先取決于他對教育事業、對所教學科的熱愛。
吳老師說:學生要學聽得懂的數學,學簡單一點的數學,學“不太嚴格的數學”,學“與兒童經驗對接的數學,用心做讀懂孩子的“立體老師|”,每點都告訴我們兒童是活生生的人,每一點都可以看出吳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與理解。
吳老師的“教學生能聽得懂的數學;尊重學生不太嚴格的數學的教育理念”讓我感觸頗深。所謂“學生能聽得懂的數學”就是要把數學變得簡單些、容易些、樸實些。用“熟悉的”去解釋“陌生的”,用“具體的”去理解“抽象的”,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不要刻意追求課堂的盡善盡美,鼓勵學生用原生態的語言詮釋自己對數學意義的理解。那樣我們的課堂才是真實;我們的學生才會健康成長。記得有很多名人曾說,數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噩夢,原因很簡單:聽不懂。確實,對于學習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聽不懂,學不會,還得被強迫著聽,強迫著學”。如何讓孩子學能聽得懂的數學?這成了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吳老師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三點:用兒童的話語系統解釋數學;說兒童能懂的話;讓兒童說自己的話。每一點都在告訴我們兒童是活生生的人,每一點都可以看出吳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與理解。
什么又是“不太嚴格的數學”呢?讓學生用自己原生態的語言敘述自己腦子里的數學,然后將原生態的語言與書上的內容相對接,最后是等待,允許學生用不同時間完成對接。這就是“不太嚴格的數學”,有了不太嚴格的數學后,學生學起來就靈活多了,也更容易一些。
整個報告我聽出了很多新鮮的觀點,更加觸動了我的心靈,教師要好好地教育學生,就要不斷地進步與提高,要終身學習,學百家之長,博眾家之采,結合自身實際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于桂琴校長的報告更是感人肺腑,她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獻出自己的愛。十年里,他的孤山小學沒有一個孩子因沒錢而輟學,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真正做到了無私忘我,另人欽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