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理故事300篇(101~150)(20)
1、在猶太傳統中,孩子第一次進學校總是先將用蜂蜜寫在干凈石板上的希伯來字母舔干凈,希望他們知道學習是甜蜜而充滿誘惑的。他們有一條萬古不變的真理:財富可以被帶走,唯有知識
和智慧永不流失。
2、敏銳的知性,可以抓住瞬間的機會,預見未來的趨勢,洞悉細微外的微妙變化,把握宏觀而抽象無形的東西。學習的目的便是培養這種洞若觀火的洞察力。
3、實際上,學習應該是懷疑、思考、提高知性能力的過程。知性并不是指知識。知性是以知識為基礎,以完善知識、提高心性和能力為目的而構建起來的精神大廈。
知識本身就是一筆財富,但猶太人看重的是將知識如何化為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即人的知性,也就是人的智慧。因為智慧是打開幸福和財富之門的金鑰匙。
4、在猶太人眼中,學習不只是學習,而是以本身所學為基礎,自行創造出新的東西的過程;學習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另一個教師,也不是人的拷貝,而是在于創造一個新的人。世界之所以進步
即在此。
5、猶太人也蔑視一般的學習,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創新。實際上,學習應該是懷疑,思考,提高知性能力的過程。只要是活著,猶太人總是不停地學習。因為對猶
太人來說,學習是一種神圣的使命。猶太人認為,肯學習的人比知識豐富的人更偉大。
6、在猶太教中,勤奮好學不只是僅次于敬神的一種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宗教般虔誠的求知精神在商業文化中的滲透,內化為猶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實,銳意進取的
創新意識。他們孜孜以求在知識海洋中積累的豐富知識,對形成猶太人所特有的計劃謀略與智慧發揮了文化滋養的作用。可以想象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或知識缺乏者在世界舞臺上根本不會有運
籌帷幄的智慧。
140、木匠和樹
一個木匠前往一個城鎮,在路上他看見一座土地廟的旁邊有一棵高大無比的櫟樹。這是一棵巨大無比的櫟樹,它的樹陰可供幾千頭牛在樹下乘涼;樹干又粗又直,在幾丈高之后才能見到分枝
,而這些樹枝粗到可以用來做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幾十枝。許多路人都在圍觀,連聲稱奇,只有這個木匠瞄了一眼,扭頭就走。同路人好奇地問道:“這是一棵多么高大華美的樹木,你怎么看
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呢?”木匠平靜地說:“這棵樹沒什么用。用來造船,船會沉;做棺材,棺材會腐爛;做器具,器具會破裂;做門窗,門窗會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會被蟲蛀。正是因為
它沒有用,才會長這么長壽,這么高。”很奇怪,晚上,木匠竟然夢見這棵大樹對他說:“你怎么能說我沒用呢?我想想看,那些所謂的橘樹、梨樹和柚樹,要果實成熟時,就會被人拉扯攀
折,很快就會死掉。一切有用的東西無不如此。你眼中的無用,對我來說,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說的那樣有用,豈不早就被砍了嗎?”木匠醒來,若有所悟。他把這個夢和昨天的事告訴
了妻子。妻子問道:“它既然向往無用,為什么要長在土地廟旁邊,引人注意呢?”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長在廟旁邊,而是長在路中央,不也早被人砍掉當柴燒了嗎?”
【溫馨提示】世間沒有絕對的標準。人們通常所謂的標準,都是人為制定的,它會隨著時間以及社會的發展有所改變。千萬不要用一把絕對的尺子作為衡量的標準。敢于質疑,敢于突破,才
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