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感悟話題作文-捷徑寫作思路,名言,經典素材,意林故事
哲理感悟話題作文-捷徑寫作思路
找到捷徑可以事半功倍
走捷徑可以提高效率
尋找捷徑要靠知識、經驗和智慧
捷徑不能代替勤奮和努力
發現捷徑需要打破常規
捷徑往往隱藏在黑暗中
捷徑可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彎路有時恰恰是捷徑
不正當的捷徑不能走
發現捷徑需要勇于實踐,積極探索
哲理感悟話題作文-捷徑寫作名言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鄧小平
如果一個人的目的是名利,數學不是一條捷徑。——陳省身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培根
金字塔是由一塊塊石頭堆砌上去的。——莎士比亞
逆境是引向真理的捷徑。——拜倫
在捷徑道路上得到的東西絕不會驚人。——居里夫人
在幾何學中,沒有專為國王設置的捷徑。——歐幾里得
即使對于君主,研究學問的道路也是沒有捷徑的。——阿基米得
致富的捷徑是寡欲。——彼得拉克
學問之路無捷徑。——特勒普
通往榮譽的捷徑就是一無所有。——塞縷·馬特勒
要想多做一些事情的捷徑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佚名
哲理感悟話題作文-捷徑寫作經典素材
哈佛大學的一次面試
(不妨繞點彎路)
(不妨繞點彎路)
前幾年,美國的哈佛大學要在中國招一名學生,這名學生的所有費用由美國政府全額提供,考試結束了,有30名學生成為候選人。
考試結束后的第十天,是面試的日子。30名學生及其家長云集在上海的錦江飯店等待面試。當主考官勞倫斯•金出現在飯店的大廳時,一下子被人們圍了起來,他們用熟練的英語向他問候,有的甚至還迫不及待地向他作自我介紹。這時,只有一名學生,不知是站起來晚了,還是什么別的原因,總之,沒來得及圍上去。
正當他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時,他看到勞倫斯•金的夫人被冷落一旁,于是就走向前去和她打招呼。他沒有作自我介紹,也沒有打聽面試的內容,而是問她對上海的感覺。就在勞倫斯•金被圍得水泄不通,不知如何招架的時候,他們兩人在大廳的一角,卻聊得非常投機。
這名學生在30名候選人中,成績不是最好的。可是,最后他被勞倫斯•金選中了。這件事在中國曾引起不小的震動。有的說,他太幸運了。有的說,他太有計謀了。還有的說,勞倫斯•金簡直是個傀儡。
然而,不論世人如何看待這件事,在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種現象,誰都無法否認和忽視,那就是:當捷徑上人滿為患的時候,不妨繞點彎路,這樣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征婚尋覓“款姐”
(如此捷徑要不得)
(如此捷徑要不得)
南京某學院四年級男生肖某近日來到一家婚介所征婚。他列出的征婚條件中,首要一條便是:“資產百萬元起步”。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文弱的肖某坦率地說明了自己的理由:“常?吹綄W哥、學姐們為了工作成天奔忙,一加班就到深夜,又苦又累。我就是想通過婚姻,為自己的人生找一條捷徑。”
無獨有偶,南京另一所高校大三學生、23歲的黃某也到婚介所欲覓“款姐”為妻。他不在意對方的文化程度、有無婚史,只要求有經濟實力、不超過35歲,一旦雙方相中,必須結為夫妻。他說:“有了經濟基礎,我就可以把自己的事業起點提前10年、20年,創造更大的人生價值。”
無獨有偶,南京另一所高校大三學生、23歲的黃某也到婚介所欲覓“款姐”為妻。他不在意對方的文化程度、有無婚史,只要求有經濟實力、不超過35歲,一旦雙方相中,必須結為夫妻。他說:“有了經濟基礎,我就可以把自己的事業起點提前10年、20年,創造更大的人生價值。”
做出這種選擇的并不只有他們,接待黃某征婚的婚介所負責人阮小姐說,近4個月間,已有6名大學男生前來登記征求“大款”女友,應征者也有10多位,只是尚無一例成功。
丁肇中的成功
(迂回也許更接近成功)
(迂回也許更接近成功)
微觀物理學中,高能條件下只能產生一些壽命極短的粒子,按照慣例,探索這些微粒,使用普通的低分辨率儀器足以應付。19世紀70年代初,對重光子的研究停滯不前,陷入困境,當科學家們糾纏于實驗過程本身時,物理學家丁擎中卻機敏地把目光轉移到測試儀器上,并花了兩年多時間,耗費巨資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測器。這一舉動立刻遭到了許多物理學權威的嘲笑和否定——因為,這樣太奢侈了,而且毫無價值!創造性的思維在獲得成功之前,往往顯得微不足道,甚至遭人唾棄。然而正是借助這架儀器,在1974年,他發現了轟動世界物理界的J粒子。
從這個事例來看,科學家們糾纏于實驗過程本身想得到成功時,也就是捷徑上人滿為患之時,物理學家丁擎中就繞了點彎路取得了成功。或許有時繞的彎路會失敗,但失敗多一次,便離成功近了一步;或許在彎路上能取得更完美的成功。
第606次
(避開走捷徑的危險)
(避開走捷徑的危險)
德國科學家歐立希想用染料來滅錐蟲,屢遭失敗。一次,他從化學雜志上得知化學藥品“阿托什爾”可以殺死錐蟲,但會使人雙目失明。他想改變藥品的化學結構,以減少毒性,并為此一次又一次做實驗。他在失敗了605次以后,終于成功地制成606(砷凡納明),挽救了無數昏睡病人和梅毒病人的生命。
如果當初科學家歐立希直接走捷徑:用化學藥品“阿托什爾”為昏睡病人和梅毒病人醫治。那么這些病人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他們卻可能雙目失明。這種做法對于歐立希來說并沒有做到醫生的職責——幫助病人解除痛苦。所以他就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既能醫治到這種病,又不會使患者雙目失明。因此他就不斷地走彎路去取得更好的辦法。最后他成功了,使無數患者得到了的治療。
當捷徑走不通時,請繞一繞彎路或許成功就在不遠處。
日本的崛起
(走捷徑可以加快發展速度)
(走捷徑可以加快發展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給周邊國家帶來極大災難的日本也滿目瘡痍,整個社會生產處于癱瘓狀態。但是,短短二十年后,日本在經濟上已能夠與美國、西歐三足鼎立,它有什么發展的捷徑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為了盡快改變落后的工業結構,適應國際市場的新變化,采用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這條迎頭趕上的捷徑。據統計,1950~1975年的25年中,共引進26000項先進技術。為引進技術,1955~1970年的15年間,日本引進技術支付的外匯大約為60億美元,而要發明這些專利估計需要花1800億~2000億美元,其代價只相當于國外創研這些技術所需成本費用的三十分之一,節省了大量研究開發經費。日本吸收了全世界用半個世紀開發的幾乎全部先進技術。大大縮短了日本工業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年限。到1962年底,日本的主要產品有68%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徹底改變了日本技術落后的面貌,促使重工業及化學工業技術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列寧登山
(走捷徑需要勇氣與毅力)
(走捷徑需要勇氣與毅力)
俄國十月革命前,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一個叫普羅寧的小地方。普羅寧四周都是巍峨的高山。一天早晨,列寧請波蘭革命者巴果茨基作向導,到山頂去看日出,但是出發晚了點兒。
“有沒有到山頂去的近路呢?”列寧問巴果茨基。
“有是有。就是……”
“什么?”
“路太窄,又太危險,要經過深淵邊上。”
“你走過那條小路嗎?”
“走過幾次……”
“我們就走那條小路吧!”
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了小路跟前。路寬只能容一只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 他們背貼著峭壁,用碎小的步子在狹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動。
列寧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過了這段危險的小路。
他們登上山頂,一股柔和的陽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霧。遠處蔚藍色的湖水開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山頂上的雪剎那間變成了粉紅色,樹叢和草地上的露珠兒也開始閃爍著光芒。好像有誰在指揮似的,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了起來。
他們又沿著那條險峻的小路小心翼翼地走回去。
“現在請您告訴我吧,”巴果茨基問,“您為什么還要走這條危險的小路?”
“就是因為我害怕它。”列寧說,“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己的意志。”
真實的高度
(不能走的捷徑)
(不能走的捷徑)
一天,大仲馬得知他的兒子小仲馬寄出的稿子總是碰壁,便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小仲馬固執地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還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系起來。
面對那些冷酷無情的一張張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沮喪,仍在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后,終于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這位知名編輯帶著興奮造訪作者。
令他大吃一驚的是,《茶花女》這部偉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兒子小仲馬。“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老編輯疑惑地問小仲馬。小仲馬回答說:“我只是要擁有真實的高度。”
《茶花女》出版后,法國文壇書評家一致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小仲馬一時聲名鵲起。
哲理感悟話題作文-捷徑寫作意林故事
飛不出的小鳥
有一位動物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一只小鳥關進一間房里,房子有兩扇窗戶,一扇向著外面的天空,光亮無比,不過玻璃窗是關著的;而另一扇開向一間光線很暗的房間,只要小鳥穿過這扇窗戶,繞過灰暗的房間,就可以飛出去。
開始,這只小鳥盯著光亮的窗戶,向窗外飛去,可玻璃窗把它擋了回來。小鳥碰壁后,在房里繞了兩圈,又向那扇光亮的窗戶沖去,結果又碰壁。幾次碰壁之后,小鳥跌落在窗臺上,它的頭已經碰出血。它臥在窗臺上一動不動地看著窗外的天空,直到死去。整個過程,小鳥沒有看一眼對面那扇灰暗的窗戶。
這個實驗給人的啟示是:成功沒有捷徑,抵達光明的前景,必須穿越一段灰暗的歷程。
捷 徑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因盛產板栗而聞名。每到深秋,板栗掛滿枝頭時,也是當地山民最忙碌的日子。
因新鮮的板栗最為搶手,所以誰都希望自家的板栗能夠先人一步運到城里,賣上個好價錢,競爭自然十分激烈。大家爭先恐后地從山上采摘果實,然后運回家里,將剛剛收獲的板栗悉數倒出,全家老小圍成一圈,依其個頭大小進行篩選、分級,再馬不停蹄地沿著新修的鄉村公路運到城里向外批售,就像是在和時間進行一次賽跑。
可盡管每個人都在分秒必爭,但他們發現自己始終要比村里的石根慢半拍。每次當他們心急火燎地趕到果品批發市場時,石根卻已喜滋滋地開著空車往回返。幾年下來,都是如此。人們不禁疑竇頓生:“咦,這小子難道有啥捷徑?”
終于有一天,幾個飽嘗壓價之苦的山民,將笑逐顏開的石根“劫”進了飯館,向他探詢總是搶先一步的捷徑。
石根愜意地呷著酒,兩眼瞇成了一條縫,不以為然地說:“咳,俺哪有啥捷徑?只不過每次摘完板栗,俺就直接裝進麻袋里,撂上車,專揀坎坷不平的山路走,一路顛簸下來,小的就漏到了下面。這樣就省去了用來分級、挑選的時間……”一語道破迷津,眾人愕然。
一帆風順的旅途只能釀就墨守成規的思維,而人生中的捷徑從來都是在經歷了顛簸與坎坷之后才赫然閃現。
兩個好朋友的不同道路
華和明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華從小到大都很聰明,而明從小就沒有他聰明,做事沒他能干。
畢業后,他倆合資開了一家小超市。由于他們不懂,剛開始生意并不是很好。不久,華就與明分道揚鑣。明只好給華退錢,自己繼續做超市的生意。
華自己創業,又做了幾份生意都虧了。他的一個朋友是做走私的,而且賺了大錢,曾經去找過華問他要不要一起做,當時拒絕了他,現在回想起來,就去找他的朋友說要一起做,他的朋友答應了。剛開始華干得不錯,賺了很多的錢,但是他做久了總是感覺到靠走私賺來的錢不怎么放心,想收手不干,但是眼下又有一筆很大的生意,他想只要做完這筆生意就不做了。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最后一次時竟然被逮了,被判了刑還被罰了款。
明老老實實地做超市的生意,生意不好做,還差點關門大吉,但是明并沒有泄氣,一直堅持下去。他大力宣傳超市,服務態度好,信譽好,東西又好又便宜。顧客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明的生意又好起來了,而且把超市擴大了,還開了好幾間分店。
有的人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富有,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了走捷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也有的人為了讓自己過上平靜的生活,就選擇了走彎路,平平安安的過日子。
省略陽光
在某地出產的山野菜當中,蕨菜以它鮮嫩可口而深受外商喜愛。蕨菜出口主要是對日本,以前銷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幾年,國外客商卻不要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采集蕨菜的最佳時間只有十天左右,這期間的蕨菜鮮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攤開放在地里晾曬一天,第二天翻個個兒,再晾曬一天,讓水分蒸發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裝箱。食用時放在涼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當地農民為了多采多賣,把蕨菜采到家,來不及放在地上晾曬,而是放在熱炕上暖,這樣只用兩個小時就烘干了。這樣加工處理的蕨菜,從外表上看哪兒都一樣,可是食用時,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樹根一樣,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動。國外客商發現后,對此提出警告。但國內方面并未改變這種做法。結果,人家干脆封殺,再不從我國進口了!
一心想加工速成蕨菜的農民,省略了兩天的陽光,但是最終被烘干的卻是自己!
不要試圖走捷徑
有一個網球教練對學生說:“如果一個網球掉進草叢里,應該如何找?”有人答:“從草叢中心線開始找。”有人答:“從草叢的最凹處開始找。”有人答:“從草最高的地方開始找。”教練宣布他的答案:“按部就班地從草地的一頭,搜尋到草地的另一頭。”
有幾個小孩都很想成為一位智者的學生,智者給他們一人一個燭臺,叫他們要保持光亮,結果好多天過去了,智者都沒來,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燭臺。有一天智者突然到來,大家的燭臺都蒙上厚厚的灰塵,只有一個被大家叫做“小笨蛋”的小孩,雖然智者沒來,他也每天都擦拭,結果這個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學生。
原來尋找成功的方法很簡單,從頭做起,不試圖走捷徑就可以了。
兩個急于求成的青年
一個青年向德國著名畫家阿道夫·門采爾訴苦說:“我真不明白,為什么我畫一幅畫只消一天工夫,可賣掉它卻要等上一年?”
門采爾風趣地說:“請你倒過來試試吧。要是花一年的工夫畫它,那么只有一天就準能賣掉了。”
一個青年職員平時工作懶懶散散,在轉正前一個月他問老板:“如果我兢兢業業工作一個月,我能轉正嗎?”老板答道:“你的問題讓我想到一個冷房間的溫度計,你用熱手捂著它,能使表上顯示溫度上升,不過房間一點也不會溫暖。”
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昨天的積累,明天的成功則有賴于今天的努力。
其實真正的成功是一個過程,是將勤奮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通向成功是不存在捷徑的。故事中的年輕人不付出努力卻訴苦得不到成功,是荒謬的。
容易掌握的煉金術
奈哈松是泰國的一個大富翁,但是他早年家境貧窮。他一心想成為大富翁,他覺得成功的捷徑便是學會煉金術。他把全部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都用在了煉金術的實踐中。不久,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家中變得一貧如洗,連飯也吃不上了。妻子無奈,跑到父母那里訴苦,她父母決定幫女婿改掉惡習。他們對奈哈松說:“我們已經掌握了煉金術,只是現在還缺少煉金的東西。”
“快告訴我,還缺少什么東西?”
“我們需要3公斤從香蕉葉下收集起來的白色絨毛,這些絨毛必須是你自己種的香蕉樹上的,等到收完絨毛后,我們便告訴你煉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即將已荒廢多年的田地種上了香蕉,為了盡快湊齊絨毛,他除了種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
當香蕉成熟后,他小心地從每張香蕉葉下搜刮白絨毛,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則抬著一串串香蕉到市場上去賣。就這樣,10年過去了,他終于收集夠了3公斤的絨毛。這天,他一臉興奮地提著絨毛來到岳父母的家里,向岳父母討要煉金之術,岳父母讓他打開了院中的一間房門,他立即看到滿屋的黃金,妻子和兒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訴他,這些金子都是用他10年里所種的香蕉換來的。面對滿屋實實在在的黃金,奈哈松恍然大悟。從此,他努力勞作,終于成了一方富翁。
哲理感悟話題作文-捷徑寫作應用與創新
捷徑與彎路
在人生的道路有兩條路:捷徑與彎路。雖然它們通向的目的地可能是一樣的——都是通向了成功,但是,過程絕對是不一樣的。
走彎路的人經歷了重重磨難。雖然可能有些人沒有成功,但是他們還是得到了許多的經驗,那些經驗是一生都受用的。而那些成功的人呢,他們早已深知了成功的艱辛與困難,一定會更加努力。
相反的,那些貪圖金錢,想快速得到成功而去走捷徑的人呢,雖然有許多人都成功了,但是成功來得快也去得快。
有兩個大學生,他們都是同一所大學畢業的,他們成績也差不多。
第一個大學生,他不想吃苦,就找人托關系,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家好的單位,有了好的待遇。他以為自己已經可以不用努力了,享受著舒服的日子。
而第二個大學生呢,他沒有向第一個大學生那么做,他只找到了一個普通的公司,當了一個不能再普通的職員,和第一個大學生待遇差了許多。但是他仍舊在不停地工作著,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因為工作負責認真,他被調到了一個好的單位里。但是,那位大學生仍舊沒有滿足,反而更加努力的工作了。
結果,第一位大學生因為沒有太大的能力,被老板開除了。第二位大學生因為工作出色,當上了這個公司的總裁。
這就是捷徑與彎路的區別。
不要刻意尋找捷徑
古希臘有人為了出名,居然放火焚燒神廟,可是歷史學家們為了不讓他達到目的,記錄此事時,故意不記他的名字,所以至今我們也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 出名有許多辦法,搏殺疆場,著書立說,唱歌演戲,打球跑步,發明創造,只要拔了尖,出了彩,都能成名。但這都是笨辦法,沒有“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修苦練,沒有“不教一日閑過”的堅持精神不可能奏效。當然,出名也有捷徑,看守敦煌窯洞的王道士,一不留神,用坎土曼挖出了個“敦煌學”,竟也成了名人,只要研究敦煌學,就繞不開王道士。但是,不過那種機會是幾百年也未必能碰上一次。古希臘的那個人想走一條捷徑,反而是一條絕路。
有句名言: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取得成功,你不要把精力放在找捷徑上,而是要更多地付出才能取得。我們常說:授之漁,而不授之魚。因為教他打魚是付出更多的勞動,但是卻能使他自立,后者可能使他一無所有。美國有個寓言:一只百靈鳥,為了輕松得到蟲子,愿意用羽毛換蟲子,結果,當最后沒羽毛不能飛的時候,他既不能交換到蟲子,也不能自己飛著去找,只能餓死。其實最容易走的路是最難的,因為一不留神就會掉入捷徑旁的陷阱之中。如果只想走捷徑的人,最終會失望和后悔的。
非走不可的彎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么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了好久,然后嘆口氣:“好吧!你這個頑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于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銅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人生的路是起起伏伏,坎坷不平的,遇到挫折理所當然。但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勇往直前,彎路也會變成直路。(張愛玲)








